路上觀察學特輯#4

象徵著1970年代台灣社會經濟富足的圖騰

劉芷伶
Jun 21, 2021
窗花
白鐵與窗花圖輯

在我開始做路上觀察以來,內容幾乎都是以赤瀨川原平、藤森照信和南伸坊共編的《路上觀察學入門》做為參考,像是在前兩篇有觀察孔蓋和湯馬森的圖文輯,而這篇則是以我自己發現在台灣另個可以觀察的對象:住宅的窗花,因此我便製成一小張圖輯,紀錄我漫遊在大街小巷中看到的各種窗花及白鐵(不鏽鋼鐵窗)。

在還沒有查找相關文獻前,我一直以為窗花是台灣獨有特色,用途可能是為了適應台灣潮濕的地理環境,作為通風的功用。然而,在幾經查閱後,有了令我意想不到的重大發現。

鐵窗花是1920年代隨著西洋建築風格傳入台灣的黑鐵工藝,在兼具線條的美感和起初是為了防盜的目的下,各個不同花樣和幾何線條就成為了台灣街道上的風景。

但這項建築歷史卻到二戰期間被中斷發展,日本政府為了收集建造兵器、徵收住宅的金屬資源,以及在戰後國民政府有重建國家建設的需求,這將近30年的時間,金屬製品在民間的利用都相對較少。

直到1970年代,扭轉了鐵窗花在歷史上快被遺忘的存在,在這時代台灣經濟起飛,人民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更有能力追求日常生活的美感,在防盜的功用之外,還可展現工匠與屋主獨到的藝術眼光,迅速於民居建築中流行。

然而,傳統工藝仍面臨了被新興勢力取代的危機,新式建材如不鏽鋼鐵窗和鋁窗(即圖輯最上方三個)逐漸替換了易生鏽、不討人喜歡的鐵花窗。但在現今也不無可能看到這些,我們仍然可以在閒情逸致時鑽進巷弄尋找這些具代表意義的時代藝術。

--

--

劉芷伶

現為東吳社會所學生,關注貧窮、親密關係、多元平等價值議題。興趣使然,也接觸一點點神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