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上觀察學特輯#1

被消失的建築物

劉芷伶
Jun 18, 2021

走在街道上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城市的什麼?或者換句話說,商業和現代化的發展主導我們看見什麼?

在城市脈絡的發展下,它們有可能是完善的高架橋系統、便捷的捷運站、觀光勝地等等,而它們會出現或者被凸顯的原因正是為了滿足城市中人們的需求。

這套被合理化而頻繁出現的物件同樣可以套用在新建房屋的土地上,在未來建案看板上的想像、為了能在高壓工作後休憩而規劃的公園綠地、刻意營造的社區氛圍…,建商同樣以各式各樣的物件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然而,在這些想像的背後,被覆蓋的卻是時常被忽略確重要的細節,這些細節存在於建案看板上的角落,很少人會發現它們...

在十四張重劃區即可反映這種新勢力包夾舊有痕跡,甚是強迫它們消失的現象,草圖上左下角的矮房——和平社區和所剩無幾的農田就是這樣被忽視的存在。

十四張重劃區,拍攝於2021年3月
手繪草圖
手繪草圖

約一年前我在參與田野實察的工作坊時,才發現新店有這塊土地的存在,一個位在市區內逐漸「從都市鄉村化身為幢幢高樓」的地方,正高掛著各家新建案的看板,上面紛紛標明周圍商圈的便利性和河堤景觀,卻不見那些不屬於都市的物件,像是要隱藏和抹滅它們的重要性。

但若是仔細考察那片矮房的歷史,會發現它是十四張具歷史意義的聚落之一,自清代治理期間至海南戰役和韓戰後,軍民撤退來台定居的地方,這裡種下許多開墾過程和共同記憶,對於居民來說更是一個珍貴的、與他們共同成長的痕跡。

然而,在建商、投資客、或是即將準備買房子的人的世界裡,他們更在乎的是房子附近的生活機能、休憩空間或教育資源,鮮少人想了解這些歷史和與他們無關的記憶,於是他們只能被紙筆記錄下來,讓少數人關心著。

--

--

劉芷伶

現為東吳社會所學生,關注貧窮、親密關係、多元平等價值議題。興趣使然,也接觸一點點神祕學。